10月31日,由13家省级政协媒体负责人和记者组成的“政协云媒”采访团来到常德市桃花源旅游管理区,开展“寻找家园深处的美丽·走进心灵故乡桃花源”联合采访活动。 采访团在桃花山牌坊合影 此次采访是对湖南旅游扶贫、乡村振兴采访报道的一站,此前已采访十八洞村等地,重点关注旅游开发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的改变,以及对周边地区的发展带动作用等情况。采访团先后参观了桃花源“两山一湖”,沿五柳湖漫步,登上了桃花山、桃源山,真切感受了陶渊明笔下的“世外桃源”,大家对桃花源的自然生态环境、深厚文化底蕴赞不绝口。 追溯千年前的文人墨宝 参观渊明祠前镌刻陶渊明《饮酒诗》碑文 登上桃源山俯瞰沅江流水 在桃花山牌坊和桃花林,追溯千年前陶渊明、刘禹锡驻足吟诵的足迹,体验武陵人误入桃花源的发现之旅。在水府阁赏“渔村夕照”,感受三日同辉,潇湘最美八景之一的魅力。在五柳湖桃源工艺术博物馆,见证根龄高达1300年、重50吨的“桃花源根”柳木根雕的民间工艺的神奇。采访团媒体一边聆听讲解,一边用笔和相机记录桃花源的美丽。 记录桃花源美丽 参观“桃花源根”巨型柳木根雕 在桃花源媒体推介会上,桃花源管理区党委委员、管委会副主任覃斌致欢迎词并就桃花源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推介,景区有关负责人介绍了相关情况。 夜幕降临,循武陵渔郎足迹,乘游船沿秦溪而上,观看山水实景河流剧场《桃花源记》,开启了寻梦桃花源之旅。360度田园生活全景画幅引人入胜,桃花小妹,遇见一段隐约的美好;水上婚礼,遇见一碗擂茶的味道;林泉沐浴,遇见一池清灵的画境;桃花源记,遇见一章永久的吟诵;农耕画卷,遇上一寸光阴的狂想;村舍夜话,遇见一屋子邻里趣事……18大场景,串成一线,美不胜收。泛舟溪上,光影烟波交相辉映,仿若置身千年前的隐世秘境——桃花源。 当地人告诉记者,参演《桃花源记》大型溪流漫游实景演出的演员们大多为桃花源当地的村民,他们可以白天从事农业生产,夜间进行演出,互不影响,既丰富了精神娱乐活动,又增加了收入。 “来桃花源一直都是我们的一个期望,今天来到这里采访报道,印象最深的就是这里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得到了有机融合,把陶渊明天人合一、归园田居的思想完全融入到环境中。”四川政协报记者朱泳旭在桃花源景区采访之后的赞叹不已。 广西政协报编委、总编室主任潘照春感慨道,“刚走进桃花源景区,一股清新的气息就扑面而来。在这里,我不仅看到了景区内秀美的自然风光,还看到不少很多保存较好的古建筑和民俗文物,并且当地村民像《桃花源记》记载的那样,对我们这些‘外人’都非常热情好客,在这里找到了我心中桃花源。” |